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
A.既不含增值税,又不含消费税的价格
B.含消费税,不含增值税的价格
C.含增值税,不含消费税的价格
D.既含增值税,又含消费税的价格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税收中性”要求的是
A.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尽可能避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任何影响
D.不能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4.短期国债的作用在于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活动
D.调整债务结构
5.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接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6.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
7.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D.商品增值额
8.以编制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9.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10.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什么关系?
A.财权与事权
B.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
C.集权和分权
D.收入与支出
11.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是
A.营业税
B.土地增值税
C.房产税
D.资源税
12.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为了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叫
A.经济发行
B.财政发行
C.财政透支
D.国家公债
13.IS曲线比较陡峭,LM曲线比较平缓时,财政政策的效力
A.较强
B.很强
C.较弱
D.很弱
14.各级财政预(决)算应由同级哪个部门审查批准?
A.人民政府
B.财政部门
C.税务部门
D.人民代表大会
15.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志是
A.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B.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C.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17.瓦格纳法则
18.预算外资金
19.财政贴息
20.国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在“答题卡”的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
21.我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的下降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下降是一致的。
22.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直接性支出。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要介入。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资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民”要公平、合理、合法,“用之于民”要科学、规范、高效。
25.“国家分配说”认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6.组织公共生产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
27.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表明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价格相对降低了,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即劳动供给的减少。因此,我国可通过征税解决劳动
力供大于求的实际问题。
28.财政补贴属于政府的有偿支出。
29.国防费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30.课征关税的目的在于保护民族经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1.简述公共品的二重属性。
32.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33.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34.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35.简述税收与政府收费的区别。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10分,第37小题15分,共25分)
36.如何认识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
37.试述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