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网首页 > 历年真题 > 教育类专业 > 正文

四川2016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7-26 12:09:33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四川2016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 A )
A.特朗普制
B.导生制
C.活动课时制
D.培根制
2.中小学最常见的德育方法是( D )
A.锻炼法
B.评价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
3.师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是( A )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
4.品德的基础是( B )
A.道德行为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5.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技艺类学科是指( A )
A.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
B.语文、数学、外语
C.社会科学与体育
D.自然科学与艺术
6.中国分科教学最早始于( D )
A.朱熹
B.老子
C.荀子
D.孔子
7.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C )
A.“朋友”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教员”角色
D.“父母”角色
8.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被称为( B )
A.“引导术”
B.“产婆术”
C.“启发术”
D.“诱导术”
9.课堂播放教学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 B )
A.程序法
B.插播法
C.现场直播法
D.录制播放法
10.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的方法是( A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牵法
D.实验法
11.我国班级上课制最早始于( D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12.道尔顿制的措施是( B )
A.教师系统向学生讲授教材
B.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
C.教师按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
D.学生学习任务和内容相同
13.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素质是( C )
A.文化素质
B.生理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交往素质
14.中国古代学校课程要素的重点是( D )
A.审美经验要素
B.健身经验要素
C.认知经验要素
D.道德经验要素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是( C )
A.以社会科学为中心
B.以自然科学为中心
C.以“新三艺”为中心
D.以数学为中心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远古教育的原始性具体表现为:非独立性、贫乏性和阶级性
错误。远古教育的原始性具体表现为:非独立性、贫乏性和无阶级性。
17.一般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具有五个步骤,它们是: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明、检查复习和布置作业。
错误。一般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具有五个步骤,它们是: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明、归纳概括和布置作业。
18.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错误。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19.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有:教师对学生不严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和教学效果良好。
错误。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有: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和教学效果良好。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智育
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21.隐性课程
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22.教学设计
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23.教学原则
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4.发现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答: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26.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答: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27.简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育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28.简述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29.简述素质教育的目标。
答:
(1)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及教育;
(2)道德素质目标及教育;
(3)文化素质目标及教育;
(4)生理素质目标及教育;
(5)心理素质目标及教育;
(6)审美素质目标及教育;
(7)劳动素质目标及教育;
(8)交往素质目标及教育。
30.简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答:
第一,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第二,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1.试述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答:
(1)了解学情:是搞好学法指导的重要前提。可通过调查问卷、检查作业、考试检查、平时观察、让学生叙述等来分析。
(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根据学情,选择学法指导的途径、方法、时机,明确指导的目标和方法,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3)实施指导:把指导计划灵活的付诸实施,可在全班进行,也可个别进行。
(4)反馈控制:把学习的进步状况的和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对照,找出差距,进行再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
32.试述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答:
(1)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相对子女(中学生)就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
(2)家长职业的类别:不同职业类别的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指导能力以及教育的自觉程度和教育方式方面均存在差别,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修养等也不一样,这种种差异最终都会影响到子女的学习成绩和道德面貌,影响到他们心智和品德个性的发展状况;
(3)家庭的经济状况、物质生活条件:第一,家庭极端贫困,经济水准在温饱以下,就不能为其子女提供正常或必要的学习条件。第二,超过满足其子女正常学习需求的家庭经济条件在任何幅度上的增长额,对子女的学习和教育而言就不再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4)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于来自非常态家庭的学生来说,这一非常态的家庭自然结构则可能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精神负担;家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5)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对学生的学业有很大的影响,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越高,子女对自己成就的愿望越强烈,其学业成绩也普遍提高。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5 四川自考网(Sc.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四川自考网(Sc.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