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网首页 > 历年真题 > 教育类专业 > 正文

四川2016年1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7-26 12:09:15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四川2016年1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B )
A.“领导者”角色 
B.“教员”角色 
C.“朋友”角色 
D.“榜样”角色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句话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C )
A.科学性 
B.艺术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3.师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是( A )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
4.下列选项中,属于远古教育的特征的是( D )
A.阶级性 
B.丰富性 
C.等级性 
D.非独立性
5.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工具类学科是指( C )
A.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艺类 
B.体育、艺术、技能 
C.语文、数学、外语 
D.语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6.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B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赫尔巴特
7.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 D )
A.讨论法 
B.发现法 
C.评价法 
D.教学设计
8.“产婆术”的最早运用者是( A )
A.苏格拉底 
B.卢梭 
C.洛克 
D.斯宾塞
9.《学记》中“不陵节而施”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C )
A.因材施教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的方法是( A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验法
11.班级上课制萌芽于( A )
A.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 
B.17世纪亚洲的一些国家 
C.18世纪北美洲的一些国家 
D.19世纪南美洲的一些国家
12.按道尔顿制( B )
A.教师系统向学生讲授教材 
B.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 
C.教师按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 
D.学生学习任务和内容相同
13.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 D )
A.思想政治素质 
B.文化素质 
C.交往素质 
D.生理素质
14.在德育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有关德育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C )
A.德育规律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任务
15.我国中小学最常见的德育方法是( A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锻炼法 
D.评价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教育影响包括( ABCDE )
A.教育媒体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教育活动方式方法
E教育环境
17.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包括( BCD )
A.教师对学生不严格要求 
B.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C.课堂气氛活跃 
D.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交流 
E、教师以领导者自居
18.学科课程的优点包括( ABC )
A.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逻辑性 
B.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系统性 
C.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完整性 
D.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E、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E )
A.传承文化 
B.创新文化 
C.普及文化 
D.交流文化 
E、整合文化
20.综合课的结构包括( BDE )
A.备课 
B.组织教学 
C.评价 
D.讲授新课 
E、布置作业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智育
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22.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亦称“分科教学”,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得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中国的孔子将奴隶制的文化典籍加以整理编辑,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科,以教弟子,这是分科教学之始。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3.教学策略
广义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被确定以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
24.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反映了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25.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A计划性;B组织性;C协作性;D全面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27.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教师的能力结构:
(1)教育预见能力。教育预见能力就是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2)教育传达能力。教育传达能力是指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
(3)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
28.简述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和27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它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29.简述影响教育的家庭因素。
答:
(1)家庭生活环境;
(2)亲子关系;
(3)家长自身素质;
(4)家庭的社会背景。
30.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
(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2)课程内容综合化;
(3)课程形式多样化;
(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
(5)重视个别差异。
31.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
答: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渠道把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价值观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2.试述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答: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1)了解学情;
(1)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1)实施指导;
(1)反馈控制。
33.试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2)教学内容的特点;
(3)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4)教师自身的素养;
(5)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7)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再来确定教学方法。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5 四川自考网(Sc.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四川自考网(Sc.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