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
1.管理就是一种系统的优化。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3.学校特色,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4.创建学校特色,首先需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学校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不会因社会公众的印象和评价而改变。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高知名度的学校,其美誉度也必然是高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7.教师的流动,会导致学校发展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8.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也是其中一种学校课程。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9.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水平。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1.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和体能。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2.性发育过程具有生命历程的不可逆转性。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3.资金的投放方向和投放方式具有经济杠杆的调剂作用和导向作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4.教育效益的“迟效性”决定着A学校管理效益进行评价时,不能持急功近利的观点,必须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加以分析。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5.社会价值与人本价值取向相统一的效益观,体现了教育的本源意义。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二、名词解释
1.校长
【参考答案】: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显性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指通过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
2.学校管理机制
【参考答案】:是指学校管理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运动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
3.学校形象
【参考答案】:学校形象作为一种组织形象,属于学校公共关系学的范畴,它是指社会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A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
4.德育管理
【参考答案】: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因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5.学校管理效益
【参考答案】:就是依据教育目标,在广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A学校管理效益进行价值判断,以期达到使学校管理得以增值的过程。
三、简答
1.为什么“学校公共关系”的问题在近年A学校管理问题的讨论中显得如此突出呢?
【参考答案】:(1)一是办学体制改革(政府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民间的民办教育发展等),推动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行为突破了“围墙”的局限,在实践中,办学者和学校管理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5分)(2)二是学校与相关公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公共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教育”的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5分)
2.为什么说服务性是体现总务工作价值的根本属性?
【参考答案】:(1)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3分)
(2)学校总务工作以一种特殊的间接形式体现其存在价值及其所创造的价值。(3分)
(3)“特殊”表现在以“提供服务,提供保障”的形式体现其存在价值;(2分)
(4)“间接”表现在通过学校.师生的发展来体现所创造的价值。(2分)
3.简述学校创建特色的几种基本模式。
【参考答案】:(1)目标优化模式;(2分)
(2)榜样示范模式;(2分)
(3)内容优化模式;(2分)
(4)方法优化模式;(2分)
(5)管理优化模式。(2分)
四、论述
1.试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方面的深刻变化。
【参考答案】:(1)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A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15分)
(2)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突破以往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的局限,将A知识的关注转变为A人的关注,将教学目标从强调接受结论转移到强调探索过程,从单一强调认知活动调整到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统一发展。(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