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0.5分,共22.5分。
1、《幽燕诗魂》中“诗魂”指的是(C)
A、志愿军战士
B、苏轼
C、杨朔
D、丁宁
2、《牛泪》的作者是(B)
A、韦野
B、严阵
C、谢璞
D、金马
3、《母爱》的核心思想是(A)
A、孝敬父母
B、疼爱儿女
C、坚守信仰
D、走向崇高
4、《幽燕诗魂》文末几次引用了毛泽东的《浪淘沙》词?(A)
A、一次
B、三次
C、一次
D、五次
5、《问道长安》开头一句是(B)
A、“我想着,我看着”
B、“我看见,我想见”
C、“我看着,我想着”
D、“我想见,我看见”
6、岑桑是下面哪篇作品的作者?(A)
A、《残雪断想》
B、《井口》
C、《月落沙滩》
D、《母亲的河》
7、陈毅的这首诗(“即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人人能如此,世界即自由。”)出现在下面哪篇作品中?(C)
A、《祝君早安》
B、《童年旧事》
C、《问道长安》
D、《幽燕诗魂》
8、戴明贤是下面哪篇作品的作者?(A)
A、《美石》
B、《井口》
C、《月落沙滩》
D、《母亲的河》
9、“我看着,我想着。”这是下面哪篇文章的开头?(C)
A、《残雪断想》
B、《祝君早安》
C、《问道长安》
D、《童年旧事》
21、(B)哪位散文家,在谈到他的散文创作经验时说,他为了避免粗制滥造,既没有思想火花又缺乏感情波澜的散文,给自己订了两条不成文的规定。
A、林飞
B、谢树
C、丁晓源
D、谢璞
22、魏巍认为(A)散文朴实优美,感情深厚,尤其是描写草原风物的篇章,有一种内在的魅力。
A、敖德斯尔
B、巴金
C、艾青
D、冰心
23、以情驭事、融情于事,是(C)铺陈叙事的一个显著特色。
A、冰心
B、老舍
C、曹靖华
D、鲁迅
24、王曼的散文集(A)是重在感情的深厚与真挚上。
A、《乡土情》
B、《峰山下》
C、《红竹》
D、《假如他还活着》
25、(A)的散文写作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清新而阔大,绚丽而壮观,深沉而悲壮。
A、雷加
B、巴金
C、丁宁
D、田野
26、集子名为《生活的波澜》,是要说明(A)波澜起伏的生活历程。
A、莫耶
B、雷加
C、碧野
D、方敬
27、“五四”以后,特别是在《语丝》时期,周作人的文学活动,以“小品文”的写作为中心,而以(D)为主。
A、议论的散文
B、抒情的散文
C、记叙的散文
D、议论性的杂文
28、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广泛、持久、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所谓广泛,是(A)。
A、从广袤性、广度上讲,鲁迅杂文的内容包罗万象,他的笔锋对准了千奇百怪的病态社会的方方面面。
B、从时间上讲,指其持久性和韧战精神。
C、从感情态度上讲,指其冷峻无情、尖锐泼辣,大憎表示大爱。
D、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29、(A)较早地将视线立足于“现在进行时”,她以当时最具现代意味的发散式思维和五彩碎片般任意自如的文体运行方式,透露了散文文体“现代化”的最初信息。
A、曹明华
B、巴金
C、杨绛
D、陈白尘
30、(A)是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连《题辞》共24篇,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连载于《语丝》上。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坟》
31、新生代散文由夸饰性的高强度的热抒情,向着不动声色极力节制的冷抒情过渡。(B)的散文尽量隐去主体的虚浮和矫饰,主体情绪完全呈收敛状,从而呈现一种类似于“零度写作”的状态。
A、庞培
B、苇岸
C、钟鸣
D、曹晓冬
32、(B)是台湾年轻一代女散文家的代表。
A、张晓风
B、简媜
C、张秀亚
D、琦君
33、鲁迅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在(A)里。
A、《坟》
B、《三闲集》
C、《二心集》
D、《南腔北调集》
34、魏巍认为自己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A)。
A、我们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
B、作者内心感情的长期积累
C、朝鲜环境的影响
D、虚构和想象力的发挥
35、吴周文认为何为的散文具有(A)
A、挚爱与追觅的精魂
B、揭示了幸福生活的真谛
C、执着而又纯真
D、积极向上的精神
36、戴明贤的处女作叙事长诗是(A)
A、《鱼鹰王》
B、《落红》
C、《离亭燕》
D、《花溅泪》
37、(A)的散文是令人心醉的“芳草地”。
A、叶文玲
B、马瑞芳
C、卞卡
D、刘成章
38、贾宝泉自认为自己的第一篇散文是(A)
A、《故乡的小路》
B、《螺旋中的岁月》
C、《岁月河边》
D、《残雪》
39、(A)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说出了大家心中久藏的实话,那文章一定不会是轻飘飘的”。
A、韩小蕙
B、张立勤
C、老舍
D、曹明华
11、真正为沈从文赢得声誉的散文作品是(AB)。
A、《湘行散记》
B、《湘西》
C、《月下》
D、《到北海去》
12、王任叔的杂文专集有(ABCD)。
A、《扪虱谈》
B、《生活•思索与学习》
C、《边风录》
D、《学习与战斗》
13、“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打击敌人、匡正时弊、张扬真理,进行广泛、尖锐、巧妙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
C、有自觉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创造
D、在杂文的艺术风格上,文体的样式上,不拘一格,随物赋形
14、《朝花夕拾》带有自传的性质,在鲁迅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表现在(ABC)
A、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映时代的侧面,显示了晚清社会的落后,封建思想枷锁的沉重,维新运动的劳而无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自大骄横,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
B、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
C、精彩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停滞的社会中劳动人民和知识界人士的面影
D、从时间上讲,具有持久性和韧战精神。
15、《野草》里的象征艺术的类型,主要包括(ABCD)。
A、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
B、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
C、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
D、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
16、梁遇春留下了二十几种翻译作品(包括三本英国小品文选)和两本随笔集(BC)。
A、《缘缘堂随笔》
B、《春醪集》
C、《泪与笑》
D、《车厢社会》
17、按照散文评论家楼肇明在《女性社会角色•女性想象力•“巫性思维”》一文中界定,“女性散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ABC)
A、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思考
B、这种思考是以自己的经历体验为基础的
C、其想象方式具有女性的心理特征
D、所有女性作家所写的
18、郁达夫早期的许多散文,如果套用他的文章题目,可以称之为零余者的感伤之歌,与他早期小说同调。名篇如(ABCD)。
A、《还乡记》
B、《一个人在途上》
C、《还乡后记》
D、《感伤的行旅》
19、张洁连续创作了(ABC)等总名“大雁系列”的散文,追忆美好的童年生活,展示“一片单一而天真的心境”。
A、《挖荠菜》
B、《拣麦穗》
C、《盯梢》
D、《纯净的落叶》
20、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记叙散文的是(ABC)。
A、《朝花夕拾》
B、《我的第一个师父》
C、《女吊》
D、《二心集》
21、冰心在旅美留学期间,写有(BCD)。
A、《笑》
B、《寄小读者》
C、《往事(二)》
D、《山中杂记》
22、刘白羽的代表作(ABCD)等,都写得诗意盎然。
A、《日出》
B、《灯火》
C、《长江三日》
D、《樱花漫记》
23、丰子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结集出版了(ABCD)。
A、《中学生小品》
B、《随笔二十篇》
C、《率真集》
D、《缘缘堂再笔》
24、聂绀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战斗的杂文,先后结集为(ABCD)。
A、《关于知识分子》
B、《历史的奥秘》
C、《蛇与塔》
D、《婵娟》
25、梁实秋《雅舍小品》艺术内涵的两大层面是(AB)。
A、对于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
B、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
C、对于反革命分子的痛击
D、对于社会黑暗的鞭挞
26、朱自清的散文,就题材而言,大体可分为(ABCD)。
A、写景抒情
B、写人抒情
C、描述生活情趣
D、表现社会题材
27、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的序中,把他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ABC)。
A、“诗人”时期
B、“学者”时期
C、“斗士”时期
D、“革命者”时期
28、据台湾学者郑明娳介绍,在媒体和出版社的导引下,80年代台湾散文逐渐形成迎合读者口味的特点是(ABCD)。
A、字数要少
B、文意要浅
C、影像要多
D、内容要熟悉
29、何凡的杂文集有(ABCD)。
A、《不按牌理出牌》
B、《三叠集》
C、《一心集》
D、《谈言集》
30、下列选项中属于何其芳的作品的是(AB)。
A、《画梦录》
B、《刻意集》
C、《日出》
D、《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0.5分,共7.5分。
1、《离合悲欢的三天》多次重复、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一句话是(三天!三天毕竟是很短暂的)。
2、《序曲》中有一封观众来信,其作用是(使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的表达)。
3、《痛苦的飘落》的主要修辞方法是(比喻)。
4、冰心的散文(《笑》),曾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中“最初的美文”。
5、“大海哟,你是最美的诗。”这是(《幽燕诗魂》)开头的第一句话。
6、“海是浅灰色,微微凸起,起皱”。这是(《美石》)开头的第二句话。
7、《序曲》中那封观众来信的作者是(解放后全市第一批公共汽车女司机)。
8、《牛泪》结尾一句话说明的是(农家人的坚韧、质朴、可敬)。
9、《痛苦的飘落》表达主题的主要方式是(抒情)。
10、对于“五•四”以后到1949年的散文创作被概括地称为(现代散文)。
6、“随物赋形”
是指按照客观事物或现实生活的实在形象或本来面目,准确真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充分肯定了“形似”的作用,即要求按事物固有的样子去表现,是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不同的事物就写成不同的样子,同时又强调写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事物的不同状态。随物赋形,要求作者抓住事物的鲜明特征,在表现事物外部形态相似的基础上进而达到其内部形态的相似。即以形似求神似,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7、接近联想
作者在写文章时,由一事物联想与该事物在时间或空间接近其它事物。接近联想手法,可分为二种:时间接近联想手法;:空间接近联想手法。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桃花流水鳜鱼肥”则是在时间上接近。
8、《中国散文百家谭》
曾绍义主编,是一部理论性,欣赏性、知识性、资料性具有的大书,全书汇集“五•四”以来,包括台湾、香港地区在内的散文家近二百人,每家均有作家为本书撰写、选录的创作经验和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又有专家、学者撰写的作品评论,,并附有作家简介、作品目录及主要评论文章的索引资料。是建国以来搜集散文各家范围最广、容量最大的一部专集。是我国散文创作发展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9、文眼
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
10、散文
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与之相对的称为韵文。散文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的解释,其中,广义散文在近代中国专指文学领域中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杂文、抒情小品、随笔、特写、游记、报告等等。狭义散文则专指抒情小品、随笔、报告一类作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羞女山》最后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是什么?
答:作者站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高度,用一种全新的女性观向传统的封建偏见挑战。她从羞女山感受到的不是“羞”,不是“耻”,而是美,为“羞女”那焕发着青春生命的裸体美而惊呼、而赞叹。她不仅赞叹那惟妙惟肖的女性形体美,而且赞美“羞女”那’安闲自若”、“姿态恣肆”的坦坦荡荡的气质美。羞女裸体的美的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地母亲的赠与,是人类的资源和财富。作者表面写山,实则以山喻人,最后一句话实则是作者向社会发出呼吁:让我们张扬新的女性观,正确对待女性形体之美,从封建思想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理直气壮地维护女性之美,表达作者对女性、对艺术的思索,鞭挞了传统偏见。这种别致的构思,反传统的色彩,成为这篇散文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