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1.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对应关系构成( C )
A.劳动力工资机制B.劳动力流动机制
C.劳动力供给机制D.劳动力保险机制
2.劳动力供给机制表现的是劳动力交割和劳动力供给数量的( B )A.劳动关系
B.对应关系C.工作关系
D.供给关系3.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 C )
A.生产条件B.劳动条件
C.前提条件D.要素条件
4.女性劳动者就业后,对丈夫和家庭的依存度( C )A.有所提高
B.大幅提高C.有所下降
D.不升不降5.2000年,美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 D )
A.8.2%B.6.2%
C.4.2%D.2.2%
6.我国法律规定,女性的劳动年龄界限为( A )A.16—55岁
B.18—60岁
C.16—60岁D.18—55岁
7.市场经济就业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在于( A )A.宏观调控
B.微观调控C.间接干预
D.直接干预8.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会( D )
A.大幅上升B.小幅上升
C.不升不降D.下降
9.就业弹性系数为正值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就越( B )A.低
B.高C.减少
D.持平10.上海私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只有( A )
A.4家B.8家
C.12家D.16家
11.人口每增加1%,要达到充分就业就需要经济增长( A )A.3%
B.4%C.5%
D.6%12.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高等级技能型人才( A )
A.供不应求
B.供大于求C.供需平衡
D.供需信息不畅13.户籍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最大的( D )
A.就业歧视B.工资歧视
C.社会保险问题D.制度障碍
14.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外延型和( A )A.内涵型
B.分散型C.集约型
D.外延型15.现代社会更多的已婚妇女选择( D )
A.家务劳动B.带孩子
C.陪丈夫D.就业
16.2005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 B )A.21.4%
B.31.4%C.41.4%
D.51.4%17.我国法定最低劳动年龄界为( C )
A.14周岁B.15周岁
C.16周岁D.18周岁
18.2050年,我国城市人口的数量将为( D )
A.8亿B.9亿
C.10亿D.11亿
19.经济增长导致就业减少,此时的就业弹性系数应为( A )A.负值
B.较小正值C.零
D.较大正值20.经济集约型增长是指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值达到( D )
A.60%以上B.50%%以上
C.40%以上D.30%以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求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能够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2.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社会关系,其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3.人力政策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
24.广义的就业制度指直接或间接规范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制度总称,包括雇佣解雇制度、用工制度、就业培训制度、就业服务制度、辞职退休制度和劳动计划管理制度等。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5.劳动就业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 )26.外部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越低,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就越大。( × )
×,外部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越高
27.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劳动力价格下降,反之,劳动力价格就会上升。( √ )28.人力资本投入不足,文盲多的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度大。 ( √ )
29.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又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0.简述我国改革传统就业制度的三个阶段。
答:
改革传统就业制度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2)部分试行劳动合同制。
(3)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31.劳动就业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平等就业原则
(2)双向选择就业原则(3)竞争就业原则
32.简述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应突出的重点。
答:
(1)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农村职业培训(3)再就业培训
33.劳动力流动有哪些条件?答:
(1)劳动者对其劳动力具有自由支配的权利,可以在使用与不使用等方面自主决策;
(2)劳动力就业通过市场实现,而不是行政配置;
(3)社会上存在各种形式的经济福利差异,这是劳动力流动的推动力;(4)社会分工的发展带来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专业化和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专门化。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的关系。
答:
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相辅相成。
(一)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1)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对就业的影响。
(2)经济体制因素对就业的影响。(3)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直接影响就业。
(4)二元经济结构及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影响。(5)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6)人力资源状况对就业的影响。(7)科技进步以及就业观念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二)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劳动就业推动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2)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性。(3)通过就业数量增减与结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4)劳动就业能调节收入分配并推动经济发展。
35.试述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的表现及其对策。答:
(一)传统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
误区一,大学毕业生迷恋在大中城市就业。
误区二,强烈偏好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的事业就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误区三,收入预期过高,期望值大于实际,直接造成大学生毕业就业瓶颈。
(二)采取的措施: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提倡多元化的择业渠道。
第一,政府必须加大制度转变的力度,彻底打破固定工制度,完善就业竞争机制,逐步减少直至消除不同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在身份、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
第二,政府放弃对城市劳动者的无条件再就业承诺,改变城市职工对政府高福利保障的未来预期。第三,高等院校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重视培养和树立他们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引导,转变思路。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5 四川自考网(Sc.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